社论丨坚持稳中求进 持续推动经济有序复苏

2023-04-19 06:52:1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资料图】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2.2%。这个速度超出市场预期,表明中国经济在加速恢复。数据公布后,花旗将中国2023年GDP增幅预期从5.7%上调至6.1%,摩根大通则从先前预估为增长6.0%上调为6.4%。

较早前一季度CPI、PPI数据以及金融融资状况率先公布,市场有些声音狭隘地将CPI和信用扩张做对比并得出通缩结论。统计局此次公布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更加全面地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中国并未陷入通缩,经济在有序恢复。

数据显示,一季度CPI同比上涨1.3%,3月份同比上涨0.7%,环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1.6%,3月份同比下降2.5%。这种价格上的低迷并非需求萎缩所致,统计显示国内需求逐步扩大,一季度,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8%,而上年四季度下降2.7%,其中,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6%。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与上年全年持平,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8%、7%。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明显增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比去年全年明显回升,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主要因素。一季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4.9%,上年四季度是下降1.7%,而服务性消费回升更加明显,从居民人均情况看,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服务性消费支出同比名义增长6.2%,明显快于全部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这也反映在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加快3.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5%,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尤其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快速反弹。

根据价格就得出中国通缩的结论是武断的,从一季度的消费增长、GDP增速以及货币供应看,一季度CPI涨幅回落有其特殊的原因,比如猪肉和能源价格、部分车企价格战等,CPI与PPI都有去年基数过高的因素,去年俄乌冲突的爆发引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而今年因为美国加息、美欧银行风险等因素,石油、有色等相关行业产品价格走低。

应当说,一季度GDP在疫情和春节的两个因素影响下实现4.5%增速是不错的成绩,但是,市场上存在两种极端的预期,一种认为在疫情政策转变后经济重启应该迅速和有力,另一种声音则是较悲观的,认为在全球经济衰退和内需不足背景下可能出现通缩。经济恢复不是依靠注入多少信用就能立即扩张,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如此大规模的经济体复苏将是一个稳定有序的过程,就像病人恢复一样的道理,不能用大补之药。因此,过于极端的预期都是不合理的。

我们处于经济恢复的初始阶段,物价和就业通常会有滞后现象。比如除了物价低迷外,3月份16-24岁青年失业率继续攀升超过19.6%,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3.8%,低于经济增速。我们应该清楚,这些都是经济恢复阶段出现的问题,而非经济下行时期的结果。随着经济不断恢复,这些问题会逐渐改善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循环。

今年一季度存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现象,即在过去几年对经济起到强支撑作用的制造业正好进入去库存周期,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产能投资,从而抵消了重启后服务业明显复苏带来的增长动力,显得复苏似乎较为乏力。但是,制造业去库存已经接近尾声,全球需求也在缓慢恢复,比如1月我国进出口下降7%,2月增长8%,3月增速提升到15.5%。再加上各地积极推动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投资平稳增长,中国经济将会持续复苏,各个领域均将得到进一步改善。然而,我们也不应该指望经济违背规律出现过快反弹,拔苗助长不仅有悖于高质量发展,也会带来一些结构性失衡的挑战,反而可能会影响可持续增长。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才能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