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纲重提“逆周期调节” 释放什么信号?专家:应尽快出台政策|全球报资讯

2023-06-12 20:50:59    来源:中财网

今日,央行官网6月9日下午发布的行长易纲近期在上海调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和促进高质量发展工作的消息引发不少市场人士关注。原因是,易纲在座谈会上提到:“人民银行将继续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调节,全力支持实体经济,促进充分就业,维护币值稳定和金融稳定。”


(资料图片)

一些市场声音认为,这是央行在2023一季度货币政策例会通稿中删除“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和“逆周期调节”表述,强调“搞好跨周期调节”后,再度重提“逆周期调节”。

针对上述论调,今日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的多位经济学家普遍认为,易纲重提“加强逆周期调节”主因是当前经济恢复不如预期,需要尽快出台政策积极应对。

受访经济学家:重提主要针对市场预期出现偏差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相关表述通常被视为下阶段货币政策的“风向标”。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近两年的历次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中,2021年四季度例会到2022年四季度例会连续提及“强化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体现出“稳增长”基调,而2023年4月的一季度例会中仅提到“搞好跨周期调节”,未提及“逆周期调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70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1%。

但4、5月份情况出现了变化,4月份CPI同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3.6%;5月CPI同比上涨0.2%,环比下降0.2%,PPI同比下降4.6%,环比下降0.9%。市场上关于“通缩”的声音不断,二季度以来A股三大指数也接连下挫,房地产成交量也在二季度拐头向下。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锋对财联社记者称,易纲此番重提“加强逆周期调节”,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市场对经济恢复的预期出现偏差,逆周期调节与跨周期调节的主要区别就在于需要尽快采取政策措施应对眼前的经济问题。

“从经济数据看,一季度反映出来的情况是经济恢复态势良好,但4、5月份开始朝着趋弱的方向变化,如CPI、PPI数据不佳及企业和居民部门对银行信贷需求偏弱等。”

恒生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王丹对财联社记者称,重提“逆周期调节”表明了经济和就业市场复苏的严峻性。4月后,经济活动数据不及预期,投资和工业生产均有下行;市场资金面偏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凸显。尽管央行法定的首要目标是保证价格稳定,包括物价和汇率稳定,但短期需求走弱已经影响到就业前景和金融稳定。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财联社记者称,“逆周期调节”要求宏观政策当下加大力度,应对当前经济发展动能偏弱问题。

当前需要怎么的“逆周期调节”政策?

经济复苏偏弱市场呼唤“逆周期调节”,但对于当前需要怎样的政策?哪些是重点?受访经济学家有着各自的见解。

货币政策方面,刘锋认为,当前或下半年宏观政策应聚焦应对投资和需求动能偏弱问题。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讲,目前央行的货币供给相对充足,但未能很好地流向实体经济,应该从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上下功夫。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认为,未来几个月降息的概率较大,最早6月15日MLF(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存在下调5个至10个基点的可能性。若MLF利率下调,7天期逆回购利率以及1年期、5年期以上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将同步跟随。至于降准,目前来看更多是一个流动性补充工具,短期内必要性相对有限,预计三季度存在降准空间。

邵宇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讲,需要增加货币供应量及降低利率两者双管齐下,但相对而言结构性的货币政策更显重要,主要体现在央行在特定领域的流动性支持,如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等领域。

王丹则认为,央行没有必要出台大幅的刺激政策,目前经济呈现较为明显的流动性陷阱特征,由于信心不足,即使降息也无法直接提振需求。不过降息仍然有益处,包括改善资产负债表和提振股市,仍预期6月会降息。同时,增加货币供应量有望提升通胀预期,目前物价水平过低,不利于鼓励工厂生产和居民消费。

其他宏观政策方面,刘锋称,加大软性、服务类基础设施的打造优化居民就业和消费场景、提升消费能力和信心,通过发行特殊国债等方式降低民间本身的债务水平等,均可作为加强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王丹呼吁向低收入家庭做现金转移支付以提振居民消费。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