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行4 喀纳斯村

2023-08-03 17:28:48    来源:个人图书馆-yanping420

古朴的喀纳斯图瓦村

游览喀纳斯湖之后,我们团队一行人,走过映山湖上的小木桥,穿过一片草地,到达景区车的换乘站,坐车前往喀纳斯村。去喀纳斯村的游客不少,乘车不是按座位人数上车了,车里站着的比坐着的多,好在路程很近,大约5分钟就到了喀纳斯村。


(相关资料图)

喀纳斯村就在喀纳斯湖景区内,距离湖的南岸只有2-3公里远。村庄位于喀纳斯河的河谷地带,周围山峦起伏,森林遍布。村里所有的房子都是原始的北疆小木屋,生活着古老淳朴、绝无仅有的蒙古族图瓦人。

喀纳斯景区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的最西北面,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这里有我国仅存的三个图瓦人村落,喀纳斯村、禾木村和白哈巴村。由于喀纳斯村主要居住的是图瓦人,这里又被人称作喀纳斯图瓦村,或者简称图瓦村。目前我国图瓦人的数字没有具体确定,就我看到的,有说不足2000人,有说2500人左右,还有说2900人。

关于图瓦人的来源,民间说法不一。喀纳斯村的年轻人自称属于蒙古族,我们在图瓦村家访时,年轻的主人一再强调,要称他们为蒙古族图瓦人,而不是图瓦族。图瓦,早在历史上就有记载,隋唐称“都播”,元代称“图巴”、“秃巴思”、“乌梁海种人”等。目前比较权威的说法是,图瓦人是成吉思西征时遗留的部分士卒,归为蒙古族。

图瓦人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与哈萨克语很相似,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因此图瓦人都能与哈萨克族人沟通,大多数图瓦人不懂汉语,也不通蒙古语。喀纳斯村有一所小学,历史悠久,建于1941年。1985年改为现在的名字:禾木哈纳斯蒙古民族乡哈纳斯小学。据游客今年4月采访的信息,喀纳斯小学有6个班级,约55个学生,开设了蒙古语、哈萨克语、汉语的教学。我们去喀纳斯村时学校在放暑假。

图瓦人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传统的敖包节,当地的入冬节,汉族的春节及元宵节。敖包节是图瓦人一年当中最大的节日。图瓦人保留着古老的部落氏族观念,每年举行祭天、祭山、祭湖、祭火等宗教活动,信仰佛教,但萨满教对他们也有着较大的影响。

喀纳斯村分新村和老村,我们旅游团一行去参观的是老村。走进村子,一条大路把村庄隔开,道路两边都是图瓦人用原木建造房屋,屋顶为尖顶。每家每户都有几个木屋,栅栏围在四周,隔开前后左右的邻舍。村里大概有几百座小木屋,组成相似的栅栏小院,整齐的排列在公路两侧。路边有小学、有村委会,还有便民警务站。

图瓦人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几百年来,他们以游牧、狩猎为生,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现在,随着对喀纳斯旅游的开发,这里已经成为新疆旅游的热门景点,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图瓦村落。虽然喀纳斯村看起来仍是原始的木屋村落,古朴而充满着魅力,但是已经完全旅游化了,几乎每家每户都在做游客的生意。喀纳斯图瓦村和喀纳斯湖一样,最佳旅游季节是每年的5-10月份。

游客们来到喀纳斯村的一项主要活动就是图瓦人家访。这是一项收费活动,每人80元。通过家访,游客们走近了图瓦人,了解了他们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团队来到一个栅栏院子前,这户图瓦人家的木屋边有个大木牌,上写“旱獭乐队”。窗前有一个透明的标牌,上有中英文“图瓦人家访点”,这标牌应该是景区统一放置的。栅栏院里清新干净,小木屋前盛开着美丽的格桑花。我们按照图瓦人的习俗,脱鞋进屋。木屋内铺满各式地毯,四面挂着图瓦人的乐器、装饰画、蒙古袍、哈达等。主人请年长的客人坐在屋子四周的长木凳上,让年轻人围着长条桌边,依次坐在地毯上。长条桌上有主人备好的图瓦人最好的美食,奶酪、奶疙瘩、葡萄干、杏干、油炸食品、炒青稞等等。待客人们都入座之后,年轻的图瓦姑娘和小伙子给客人逐一送上奶酒和酥油奶茶。

旱獭乐队的主人给访客们讲述了图瓦人的习俗和由来,教大家学说图瓦语,还介绍他们曾参加过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的拍摄。随后,几位家庭成员用图瓦人特有的乐器演奏弹唱,有呼麦,有鸿雁,还有“苏尔”的吹奏。客人们一边品尝着图瓦人家的美食,一边欣赏着图瓦人的原生态表演,此景只是喀纳斯图瓦村里有。最后,这家主人邀请访客们在院子里跳起了热情奔放的蒙古舞,图瓦人家访在欢乐的舞蹈中结束。

离开图瓦人家“旱獭乐队”,沿村公路走不到5分钟,来到 “喀纳斯大街”,这里是景区为旅游提供服务的地方,有超市,有邮局,有餐饮店,有游客服务中心和售票大厅,还有几组反映图瓦人生活的雕塑。至此,我们来喀纳斯村的游览结束,乘坐景区环保区间车返程,途中停靠神仙湾、月亮湾和卧龙湾三个站点,下车游览观赏三湾风景。

▲图1.2.3. 从映山湖上的小木桥走过来,我们去乘景区车参观喀纳斯村。

▲图4. 停车场边,看到图瓦人的一个祭祀台。

▲图5.6. 喀纳斯村,村子中间有一条大路。

▲图7. 左边是喀纳斯村委会,右边是喀纳斯村小学。

▲图8. 喀纳斯村便民警务站。

▲图9.喀纳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心管护站。

▲图10-15. 为旅游提供服务的喀纳斯村木屋,有平价超市、住宿餐饮和各种风味餐厅等等。喀纳斯村的木屋是图瓦人用松木搭建的,这种房屋称做“木楞屋”,四壁都是用原木一根根向上垒建而 成,每一根木头缝隙的连接处都要用一种叫“努克”的草填塞,这种草吸水后膨胀将缝隙填满,墙壁就会变得密不透风,这样就能遮挡风寒。人字形尖顶可以防止冬天大雪压塌屋顶,而且房顶是空的,里面的空间是为冬季储存牧草用的。

▲图16-20. 喀纳斯村的房子和院子都是木结构,清一色的原木。图瓦人的习俗,建新房前先要修起栅栏,有了它,即便木屋还没有,也算是圈出了一处家园。一般的人家,栅栏有两道:房前的栅栏,中间是大门,房后的栅栏,围的是牛羊。

▲图21.22.23. 喀纳斯村图瓦人家访点“旱獭乐队”的院子和木屋。我们家访的就是这户图瓦人家。

▲图24. 团友们走进图瓦人家的木屋。

▲图25.26. 图瓦人家访点的门头,外侧有门牌号码,里侧有营业执照和承诺书。

▲图27.28.29. 图瓦人家访点,木屋里的景象,墙上挂着各种装饰,地上铺着各式地毯,桌上摆着各样美食。

▲图30.31. 图瓦姑娘和小伙子给访客送上图瓦人自制的奶茶。

▲图32. 图瓦人家的美食,炒青稞真的很香。

▲图33. 图瓦人家访点“旱獭乐队”的主人在给访客做介绍。

▲图34.35.36. “旱獭乐队”在给访客表演图瓦人的吹拉弹唱。

▲图37.38. “旱獭乐队”主人邀请访客们一起在院子里跳起蒙古舞。

▲图39. “旱獭乐队”木屋的街对面也是一个图瓦人家访点。

▲图40. 图瓦人家访点“旱獭乐队”木屋和院子全景。可见骆驼峰上的喀纳斯湖观鱼台。

▲图41. 喀纳斯村的小溪流水。

▲图42-46. 喀纳斯村旁的喀纳斯大街以及旅游服务点。

▲图47. 喀纳斯大街上几组反映图瓦人生活的雕像。

后记

从新疆回来后,我查找了相关资料,对图瓦人做了进一步的了解。我国有一群“未识别民族”,含义是“未获得官方认定独立民族的群”。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未识别民族人口为640101人,58个族群,其中就有图瓦人。但官方已将这58个族群都归类于我国的56个民族之中。不同的是,在归属的民族后可以加上XX人,例如:蒙古族图瓦人、拉祜族苦聪人、藏族格鲁人等。我国关于图瓦人是这样表述的,“官方分类:归为蒙古族。现状:主要居住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湖附近。图瓦人现被归为蒙古族的分支。”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58个族群“人口”项下,只有3个族群的数字为空白,图瓦人是其中之一。

(写于2018年10月10日)

点击可查看“川藏行”系列

川藏行10 扎什伦布寺

川藏行11 天湖纳木错

川藏行12 那根拉山口

川藏行13 西藏博物馆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